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020-10-02 17:56:00) 来自:光明网-理论频道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红霞认为,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教育引领广大青年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应做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好准备。首先,高校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其次,高校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熔铸到培养过程的各环节,使其成为每个青年思想和行为的根本遵循,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秦健、梁红军表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要进一步解决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难题,补足生态文明发展短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一是要坚持系统的科学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理论、制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突破,深化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等方面的研究,明确影响制约生态环境质量的各种关键性因素和重要环节,为从根本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的步伐。依靠先进的环境治理工艺、技术路线,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环境污染预防治理能力水平,科学预防、科学保护和科学治理。三是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科学化水平,把制度创新工作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阶段。紧紧依靠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实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预防和综合治理。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朱小杰表示,民族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同时也要做到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民族教育领域重大风险。要着眼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民族教育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各级各类学校阵地巩固,建立完善民族教育领域风险防范机制。要坚持稳中求进、进中固稳,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系统谋划、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对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加强对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指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稳慎施策,为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