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发泄屋”只是一种小众释压方式

(2019-04-22 17:26:00) 来自:光明网



  愤怒也可以是一门生意。在封闭的发泄屋,只要交上相应的费用,你可以砸酒瓶、电话、键盘、电视等,还可以砸人形模特,肆无忌惮、畅所欲“砸”,让生活和工作中的压抑情绪尽情释放。这年头,谁心里没点压力?特别是销售、公关、程序员等职业,发泄、减压也是一种生活需要。有需求就有市场,发泄屋的出现并不奇怪。

  但发泄屋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通过发泄屋难以达到减压、放松的目的,甚至“很累”;更多人担心,这种暴力性的方式容易导致发泄者形成一种不良的动作习惯,使其更易发怒,产生暴力倾向,甚至在现实中用暴力发泄情绪。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对新生事物、市场自发行为,不妨多一份耐心和理解,用更加辩证的眼光看待发泄屋。

  释放压力有N种方式,比如运动、旅游、社交、购物、美食、听音乐、看电影以及大笑大哭等,尽管有主流、非主流之分,但只要适合自己且无害他人和社会,就无可厚非。去发泄屋发泄情绪和有些人一生气就买东西、看电影、喝酒等行为没有本质区别。据报道,发泄屋已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存在了很多年。相较于西方人,内敛、含蓄的国人更需要更多发泄压抑情绪的方式。

  去发泄屋消费的人,就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吗?事实上,多半是杞人忧天。影视剧中有很多暴力镜头,真人CS游戏也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但正常人都不会因此形成暴力倾向。同样,只要心智正常,去发泄屋的人都清楚,屋内屋外是两个世界、两个人,发泄负面情绪仅限于屋内,所砸的东西只是道具,这和片场武打戏相似,导演一喊cut就要停止。

  去发泄屋只是一种小众释压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如果发泄后感觉很累或更加压抑,说明你不是它的客户;如果发泄后感觉一身轻松,你可能还要为之掏腰包。严重心理问题要找专业医生,当然不能靠发泄来解决。总之,发泄屋的出现是典型的市场行为,其能走多远最终还要看消费者“用脚投票”。目前看,这门生意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如此,发泄屋的经营者也要对游戏中存在的暴力因素保持足够的警惕,比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未成年人须由监护人陪同,拒绝有暴力倾向者入内等。说到底,发泄屋给部分年轻人增添了一种发泄、释压、娱乐的方式,其益可观,其弊可控,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