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2019-03-16 06:31:00) 来自:光明网-《光明日报》


      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回望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普惠于民,是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掌舵者、领路人。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40年最重要最宝贵的经验。

  新时代把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是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性。要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二是凸显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理直气壮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深化改革的根本方略和重要内容,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具体到对每一项工作的领导上。三是体现党的领导的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改革开放再出发,必须更加自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要“全面从严”。“全面”二字于内容上,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于对象上,从中央政治局带头做起,盯住“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于范围上,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殊和例外。二要“永不停歇”。坚持“三个永远在路上”,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新时代改革开放全过程。三要“抓早抓小”。监督在前、挺纪在前,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自觉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要主动奋发有为,促进善做善为,严查为官不为,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划清干事创业与谋取私利、探索创新与投机取巧、改革失误与失职渎职的界线,让那些“怕字当头”“顶着帽子、占着位置、混着日子”的干部无所遁形。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再出发的根本遵循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五矿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任珠峰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中,国企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国企改革,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正引领着新时代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国企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改革的执行力,以加快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为根本方向,大胆务实再出发。

  第一,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企混改不是“一混合就灵”“混合治百病”,资本层面的混合仅仅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要体系化的配套举措来“改”到位、执行到位。要混合资源,要混合出完善的运营机制;要混合人员,在充分落实党委职权的前提下,赋予董事会经营决策权,落实经理层市场化选聘,混合出有效的治理结构;要混合机制,设计奖优罚劣的竞争性市场化机制,混合出新型的劳动关系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要大胆创新试点并不断完善改革试点机制,实现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充分发展民营经济的共同目标。

  第二,突出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国企改革的内核动力。当前部分国企仍尚未建立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基于日常考核、分类考核的市场化评价要素和按贡献进行资源分配的机制,这未必完全是对方针政策的把握认识问题,而更是敢不敢闯、敢不敢破的执行问题。在锐意改革的同时,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做敢为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旗帜鲜明树立注重改革创新实绩的用人导向,增加改革创新实绩在干部考核中的权重,把全面深化改革中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实绩突出的干部用起来。

  第三,突出抓好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国企改革的“根”和“魂”。党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体现在抓落实、见成效上,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力。一是要将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充分融合;二是要切实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营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党委和经营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三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反腐倡廉战斗堡垒作用,在公司管理各环节多措并举履行党委纪委监督。

  以扩大高水平开放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权衡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尤其是对外开放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困境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世界经济增长复苏的进程充满不确定性;逆全球化思潮涌起,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放慢;全球收入不平等加剧、产业空心化等问题正在困惑经济全球化发展;全球投资经贸规则正面临重构,多边主义体制遭受挑战,少数发达国家发起的单边主义贸易摩擦增多,世界经济和全球经贸体制正在发生分歧和分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与外部环境的这些新变化,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短期内我国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逆全球化思潮的干扰,对此,要保持高度清醒和战略定力。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加充满自信地看到,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对我国加快构建新时代全面开放格局、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更好彰显中国智慧等带来新机遇和新动力。事实证明,中国的成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无论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必将坚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也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应对任何外部的挑战。

  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坚持“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理念,推动对外开放战略紧紧围绕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梦目标,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立高层次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领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二是加快开放倒逼改革,推动从制造业开放为主迈向服务业开放为主的新阶段,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三是实施双向投资强国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四是实施国际贸易强国战略,推动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升级转型;五是加快从政策性优惠开放到公平开放、主动开放、双向开放,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平竞争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六是积极参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顺应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和法制化趋势,在新一轮开放中提升中国制度性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