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戏剧成就管窥

(2018-12-22 08:59:00) 来自:光明网-《光明日报》 


        话剧以快捷反映现实生活的优势,在新时期率先发轫,《于无声处》《报春花》《陈毅市长》《红白喜事》《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作品相继问世,反映时代主潮和人民心声,显示了对现实问题的敏锐观察与思考,对社会人生的叩问与观照,而且革命领袖纷纷在话剧舞台上亮相,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领袖人物在戏剧中不曾露面的纪录。

  《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天下第一楼》《WM我们》《中国梦》则在艺术观念、戏剧思想、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上开始了勇敢探索和率先实验。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末的戏剧危机后,中国话剧一直探索着民族性、现代性的艺术进程,更多现实主义佳作《父亲》《立秋》《虎踞钟山》《我在天堂等你》《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生死场》《中华士兵》以及《李白》《商鞅》《死水微澜》的出现,关注民族的历史命运,围绕着变革时代出现的社会矛盾与问题进行人性反思,其思想探索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戏曲界则一直遵循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的创作方针。在经历了传统戏复排热之后,一些新戏隆重登场,京剧《曹操与杨修》《徐九经升官记》《华子良》、越剧《西厢记》、川剧《巴山秀才》《金子》、黄梅戏《徽州女人》、豫剧《程婴救孤》《焦裕禄》、闽剧《贬官记》、昆剧《班昭》、淮剧《金龙与蜉蝣》、晋剧《傅山进京》、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评剧《母亲》等剧作,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的舞台经典。

  伴随着这些优秀剧作出现的,是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和导演,魏明伦、郭启宏、王仁杰、郑怀兴、周长赋、沈虹光、唐栋、李宝群、刘锦云、李龙云、喻荣军、孟冰、姚远等剧作家,陈颙、徐晓钟、谢平安、石玉昆、陈薪伊、杨小青、查明哲、王晓鹰、任鸣、田沁馨、孟京辉、吴晓江、张曼君等导演,以及一批优秀舞美、灯光设计师,将舞台装扮得五彩缤纷,美轮美奂。

  2001年,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引起国家对古老的昆曲艺术的重视,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为京昆等剧种注入了新活力。2004年,一部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为昆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打开新局面。昆曲义工白先勇先生大刀阔斧地改编了《牡丹亭》,利用现代剧场的新概念,使传世经典以青春亮丽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备受年轻人推崇。随后,四本《长生殿》、汤显祖《临川四梦》也搬上了昆曲舞台。

  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戏曲创作、演出、传承、普及作了明确指示,国家级、省级非遗剧种传承人确立,348个戏曲剧种的传承与发展步入了有序发展之道。

  681朵梅花俏放剧坛

  “梅花香自苦寒来。”1983年,全国性戏剧表演类专业奖项——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艺术大奖。截至2018年,梅花奖已举办28届,共评出涵盖京剧、昆曲等54个戏曲剧种和话剧(包括儿童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台湾地区的获奖演员681名。朵朵梅花俏放剧坛,将戏剧百花园装点得姹紫嫣红、绚丽多姿。

  戏剧尤其是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人才的大量涌现,是舞台繁荣的基本保证。在戏剧人才的培养上,梅花奖居功至伟。梅花奖被誉为中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获奖者都是各剧种的代表人物和骨干力量,为中国戏剧事业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第14届起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自第11届起增设二度梅,共有44名获奖者。自第17届起增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自第19届起增设梅花大奖,共有7名获奖者。35年来,梅花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培养优秀戏剧表演人才、繁荣戏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获奖演员活跃在全国各地,成为戏剧战线上的主力军,为所在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尚长荣、宋国锋、茅威涛、裴艳玲、顾芗、沈铁梅、冯玉萍、濮存昕、叶少兰、张静娴、李树建、王红丽、孟广禄、茅善玉、曾昭娟、韩再芬、李梅等梅花奖得主,均成为所在剧种的领军人物,成为报春的红梅。

  梅花奖的评选,还推动了戏剧创作。梅花奖规定申报要有新剧目,一些新创剧目已成为当代经典,如京剧《曹操与杨修》《华子良》《膏药章》《骆驼祥子》、川剧《死水微澜》《金子》《巴山秀才》、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越剧《陆游与唐婉》、蒲剧《土炕上的女人》、甬剧《典妻》等。

  更重要的是,梅花奖已大致建立起了一种戏曲表演艺术评价体系,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就是弘扬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坚持中国戏曲的创作原则,把握中国戏曲的本质特点,尊重传统又鼓励创新,看重人品艺德也看重文化修养,重视技艺展示更重视人物塑造。这些标准已成为戏曲表演艺术的信条。

  2016年,文化部“千人计划”的实施,五年育千名戏曲骨干的前景更让人信心大增。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相继举办,人们对戏曲的未来充满信心。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