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多维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要求和现实路径

(2017-11-04 17:58:00) 来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段论述既阐明了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意义,又指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路径。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多维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这段论述既阐明了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意义,又指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路径。当前,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多维特征。

  一国的经济体系一般指的是这个国家的经济主体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及相应的自然资源、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结构的总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为更好呼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现代化国家需要的经济体系。任何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需求引致,尤其最终消费需求的引致。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是由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引致和决定的。二是为更好呼应和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大趋势的经济体系。任何经济体系从根本上都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决定的。如果把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作为自变量,经济体系就是因变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要充分反映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水平,而且要充分反映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及新产业革命的新要求。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呈现以下九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就需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从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共生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共同特征。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再工业化”的实践来看,无论一个国家经济有多发达,或是否进入后工业化,都不能忽视发展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美国推出了一系列制造业振兴计划,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创新技术,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德国推出了“工业4.0”,意在稳定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强国地位。因此,对于正处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大国,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和振兴制造业放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的首位。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和智能网络等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支撑及相互融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要重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又要重视“互联网 制造业”“互联网 实体经济”以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共享经济。唯有妥善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既看到虚拟经济的“寄生性”,又看到虚拟经济的“独立性”,防止“脱实向虚”,防止房地产泡沫化,最大限度地化解金融风险,有效率、更安全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才能最终建立起来。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