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2017-09-26 11:02:00) 来自:光明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这五年的改革,呈现了以下特点:

  解决“往哪改”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时间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提出了改革的时间表,那就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阐明了改革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明确了改革的总方向和总抓手。这五年,我国的改革就是循着这个目标不断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解决“怎么领导”改革的问题——完善了改革领导机构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后,2013年底中央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亲自任组长。各地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深改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总体方案;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协调处理全局性、长远性、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指导、推动、督促中央有关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从2014年1月第一次会议至今,深改组已经召开了38次会议,真正起到了改革总指挥部的作用。

  解决“怎么改”的问题——把握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性。目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时期,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综合配套、协同推进。如果各领域改革不协同、不配套,各方面就会因利益关系而相互掣肘,改革措施就很难持续推进,改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复杂的形势和突出矛盾面前,必须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安排,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解决“改什么”的问题——突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在全面中突出重点,以抓重点引领全面,在改革的属性判断和路径选择上实现新的飞跃。重点是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针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做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部署。习近平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特征做出判断:“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经济工作的主线,是当前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又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是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项重大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其主要任务,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解决“为谁改”的问题——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五年,全面深化改革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实施各项改革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始终强调上任时的庄严承诺,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虽然各项具体改革可能指向不同、任务不同、要求不同,但是改革的原则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的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比如,人民群众对蓝天绿水、清新空气、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那么污染治理的短板就亟需补齐,为此中央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治理雾霾、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建设美丽中国。比如,人民群众希望摘掉“穷帽子”,中央就提出精准脱贫战略,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有5500多万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贫困发生率降至4.5%。我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再比如,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重大改革举措,受到人民群众欢迎。全面深化改革,抓住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释放出实实在在的红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将极大提高国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同感。

  解决“怎么推进”的问题——抓住了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的关键。习近平在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三中全会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要有时间表,一项一项抓落实,以多种形式督促检查,指导和帮助各地区各部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他还指出:“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这五年来,党中央持续谋划,完善工作机制,注重部署改革落实工作。各改革专项小组、中央改革办、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既抓统筹,做好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工作;又抓调研,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按照总书记要求,更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更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使各项改革举措深入人心。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中央明确要求抓好改革督察工作,将之作为抓改革落实的重要手段,明确提出“三督三察”,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