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建设之路】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姜明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效。这些成就和成效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建设的道路。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政府一切行为从人民利益出发。二是坚持权力控制和程序制约,把行政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三是坚持严格执法,追求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统一。四是坚持法治思维,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编自《光明日报》 【万君宝:家国同构为中国带来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万君宝指出,家国同构为中国带来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一是它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二是它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成功和“一带一路”的全新格局。从开放之初的“万元户”,到全球消费投资的“中国大妈”,再到世界各地的华人企业,无不展示中国家庭财富增长后带来的巨大推力。三是它为中国的“举国体制”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撑。家国同构为古代的万里长城、大运河等超级工程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同样也为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当代超级工程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四是它为中国梦的实现与世界和平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动力。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社会变革——从井田制、商鞅变法到现代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改革的关注点起始于家庭,改革的成果回归于家庭。 摘编自《解放日报》 【董向荣、王灵桂:中国对外援助理念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董向荣、王灵桂指出,在对外援助领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受援国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与受援国一道共谋发展。有些西方国家质疑中国借对外援助来扩大自己的影响、换取不平等利益,这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实际上,中国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时,从不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视自己为施舍者,而是把自己当成与受援国平等的合作伙伴。中国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预设政治门槛,而是尊重对方的意愿和诉求,并且积极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中国稳步扩大对外援助规模,重点加大对减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援助力度,体现出对外援助的先进理念。 【王大伟、李晓雯:不当督导会使员工产生工作不安全感】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大伟、山东师范大学EAP中心李晓雯指出,不当督导可能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是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们具有保存、保护及建立其所重视的资源的基本动机。当组织中个体的资源遭受丧失的威胁或实际资源的丧失时,便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如果出现资源的失衡,就会导致消极结果。因此,当组织领导采用不当督导的管理模式时,组织中的个体会感受到资源可能丧失的威胁,产生一定的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不断累积,将导致情绪枯竭,进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久而久之,员工就会处于一种相对保守的状态,创新行为也就难以激发出来。据此,我们推测体验不当督导会使员工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工作不安全感,后者会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 摘编自 中国社会科学网 【崔海英:少年司法宜构建“轻轻重重”二元化模式】 铁道警察学院崔海英指出,在少年司法领域存在较难调和的价值冲突,主要集中在社会利益与儿童利益如何兼顾、惩罚与教育如何平衡、报应与矫治如何兼容三个方面。怎样在上述矛盾和困境中获得新生?建议可尝试构建“宽容而不纵容”的“轻轻重重”二元化少年司法模式。 所谓“轻轻重重”二元化少年司法模式,即“轻其轻者,重其重者”。对轻微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处罚上要轻缓,尽量采取非刑事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的处罚措施,多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缓刑、社区矫正等,充分体现宽容。对于性质严重、影响恶劣而且人身危险性高的未成年犯罪人,则要酌情从重处罚,绝不纵容,这也是新刑事古典学派倡导的归责性的体现,未成年不能成为其犯严重犯罪的“护身符”,从而做到有效防卫社会和保护被害人利益,尊重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对公平正义的基本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