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认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实践证明,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有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但是也要看到,当前还存在一些影响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发挥的因素,如少数领导、干部不重视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一些民主党派成员能力不足;尚未形成有利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浓厚社会氛围等。为此应该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和民主监督能力建设。民主监督应实现有章可循,确保行之有效;各民主党派同时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队伍,着力加强能力建设;还应加强民主监督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提升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 摘编自《人民日报》 【熊 炜:正确认识欧洲危机,追求务实友好的中欧关系】 外交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熊炜指出,欧盟至始至终是一个不具战略眼光和战略能力的“经济帝国”,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的,欧盟的永恒主旨是其共同的经济利益,而非地缘政治。欧洲目前确实出现了危机,但绝非不治之症。首先,欧洲当前危机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失衡;其次,虽然居于欧洲核心位置的德国能够发挥领导作用的空间有限,但可以通过加强德法合作逐步解决。应该认识到,努力追求务实友好的中欧关系,对于实现中国和美国及其他国家间的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就中欧双边关系来说,处于深刻转型中的欧洲对华需求也正逐步上升。同时在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特别是改革完善国际治理体系、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公平贸易等方面,欧洲对于中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光明网 【高晓梅:汲取新旧动能转换的日韩经验】 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院研究员高晓梅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日韩都采用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十分迅猛。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他们同样遇到了发展模式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但最终得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日韩等经济体在转型期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其制度和政策的演变历程,对我们有以下重要启示:应深刻认识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规律性,顺应发展规律,科学预判,及早做出前瞻性战略安排;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控,发达区域要率先转变观念,进行要素升级,提升要素质量和效率;应主动稳妥地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培育良好环境,引导预期,促进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活动;与增长结构和动力转换相适应,积极推动企业、金融、财税、政府管理体制的系统改革;应在经济转型的同时推动制度创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高效的制度保障。 【张文显:中国的法理学传统是树立法学自信的基础】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教授张文显指出,当下在中国法学界,共识性“法理”概念尚未凝练出来,把“法理”作为法理学研究对象和中心主题尚未成为理论自觉,致使“法理”在应为“法理之学”的法理学知识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中处于缺席或半缺席状态,在部门法学研究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倾力。传统中国的“法理”概念其内涵与现代的“法理”概念存在一定的学术差异,但从基本含义上来说,作为法律条文背后蕴含的观念、规律、价值追求及正当性依据,它们相差无几。法理作为词语、概念、话语、理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我们今天能够树立和保持法学自信、法治自信的底气所在。随着“法理”成为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中国法学的共同关注,成为法治中国的精神内涵,中国法学必将迎来法理时代,“法治中国”必将呈现“法理中国”的鲜明品质。 摘编自《清华法学》 【蔡小慎、牟春雪:正确认识我国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实施现状】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授蔡小慎、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研究生牟春雪指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呈现出“自上而下”的改革思路、“应急性”的制度变迁以及积极“自我革命”三个特点。但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存在着行政权力清理不彻底、划分标准不统一、梳理口径不一致、权力异化变相隐藏以及平台发展不健全等共性问题,影响了公共权力监督的具体成效。深层次剖析其原因,主要涉及到法律制度缺位、多方利益主体相互博弈、制度变迁路径制约、监督机制失灵以及技术支持不足等。为了更好地推进地方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改进对策应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多元主体之间协同合作、强化配套机制、健全权力监督协调机制以及提高技术水平等。
|